由天然硅铝黏土制备沸石分子筛的方法及特点


沸石分子筛是一类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硅铝酸盐晶体,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工业催化、重金属离子污染治理等领域。传统水热合成沸石分子筛常以含硅铝的化工产品及有机模板剂为原料,不仅成本高昂,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随着 “绿色化工” 理念的普及,高岭土、蒙脱石、累托石、伊利石等天然硅铝酸盐黏土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展现出作为沸石分子筛合成原料的巨大潜力。其合成工艺主要包括晶种法、准固相合成法和无溶剂法。

1. 晶种法

自霍姆斯(Holmes)等人报道以天然高岭土为硅源、商用分子筛为晶种制备高纯度 ZSM-5 分子筛以来,晶种法因能大幅缩短合成诱导期、抑制杂晶生成并调控晶粒尺寸,且具备合成过程绿色、操作简便、无需有机模板剂等特点,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已成为绿色合成沸石分子筛的代表性路线之一。
采用晶种法合成黏土基沸石分子筛的机理倾向于液相合成机理,具体过程如下:
  1. 结晶初期,沸石晶种发生部分溶解,形成具有沸石分子筛初级单元结构的小碎片;
  2. 同时,天然硅铝酸盐黏土经活化产生活性硅铝物种,这些物种通过溶解缩聚形成硅铝酸盐凝胶,该凝胶会逐渐包裹晶种碎片;
  3. 在晶种的结构导向作用下,包裹晶种碎片的凝胶发生晶化,形成以晶种为核心的壳层结构;
  4. 随着结晶时间延长,无定形铝酸盐凝胶逐步生成分子筛初级结构单元,这些单元通过浓集聚合从壳层向核心沉积,最终将黏土解聚形成的活性地质矿物聚合物转化为沸石分子筛。

2. 准固相合成法

该技术的核心特征是利用间隔物,使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原料在反应溶剂与结构导向剂的气相环境中进行结晶。相较于传统水热合成工艺,准固相合成体系因具有模板剂用量少、节省水资源、省去产物与母液分离步骤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ZSM-5、SSZ-13、SAPO-34 等沸石的合成。
采用准固相合成技术制备天然硅铝黏土基沸石的结晶过程,更符合介于固相合成与液相合成之间的两相结晶机理,具体过程为:
  1. 在固相合成沸石分子筛的结晶初期,天然硅铝黏土在水蒸气及固体原料表面附着的强碱性氢氧根离子的双重作用下发生溶解,生成活性硅铝物种,这些物种率先晶化形成沸石分子筛微晶;
  2. 随着结晶时间延长,沸石微晶从周围环境中吸附更多活性硅铝物种,在钠离子(Na⁺)与结构导向剂的作用下,按照奥斯特瓦尔德(Oswald)机理逐步生长;
  3. 在气相环境中,晶核周围环境中活性硅铝物种的传质与传热效率大幅提升 —— 这不仅降低了地质聚合物表面的活性,使有机模板剂更易附着于固体原料表面,还能促进地质聚合物进一步解聚与重排,从而加快晶体生长速率。
尽管采用准固相合成技术制备黏土基沸石分子筛,克服了传统方法需使用大量合成溶剂的问题,具备绿色合成特性,但由于存在合成操作繁琐、结晶时体系压力过高、合成产物含杂质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目前仍无法实现工业化应用。

3. 无溶剂法

为解决传统沸石分子筛合成中因使用溶剂水导致的碱液排放量多、环境污染严重、单釜产率低、合成体系压力高等问题,黏土基沸石分子筛无溶剂合成技术应运而生。由于沸石分子筛无溶剂合成属于固 - 固相间的相互作用,且合成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溶剂,因此彻底解决了沸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溶剂排放与合成压力问题。
目前研究认为,黏土基沸石分子筛无溶剂合成遵循固相转变机理,即沸石晶化的形成需经历扩散、反应、成核、生长四个阶段。与水热晶种合成法及蒸汽辅助固相合成法不同,无溶剂合成过程中,沸石的成核与晶体生长既不存在固相原料的溶解,也无液相直接参与,具体过程如下:
  1. 在沸石合成过程中,延长研磨时间、增强研磨力度,不仅能增加分子间接触机会,利于分子自发扩散,还能提高反应组分的表面自由能,进而提升沸石合成的总自由能;
  2. 结晶过程中,依托相界面间丰富的空隙与浓度梯度差,天然硅铝黏土经活化解聚产生的活性硅铝物种发生聚合,逐步形成初级 “晶核”;
  3. 初级晶核继续发生缩聚、凝聚,最终连接形成分子筛单晶。

Categories

cn ×